一、 引言:时代背景与现实挑战
高校作为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高地,其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廉洁高效的治理体系至关重要。然而,高校并非“真空地带”,随着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和资源调配能力的增强,其在招生录取、基建工程、科研经费、物资采购、职称评审等关键领域仍存在廉政风险。传统的纪检监察模式多依赖于信访举报、事后查处和人工监督,存在信息壁垒高、预警能力弱、监督覆盖面窄等问题,难以适应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。
正如学者黄新华在《大数据时代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创新》中指出:“大数据技术的兴起,为破解传统廉政风险防控中的信息不对称、预警滞后性等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和思维方式。” 与此同时,国家层面大力推动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和“智慧校园”建设,为构建大学智慧纪检平台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与技术环境。因此,研究如何将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嵌入高校纪检监察业务流程,构建一个实时、精准、高效的智慧监督体系,具有极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紧迫性。
二、 智慧纪检平台的核心内涵与构建逻辑
大学智慧纪检平台,并非简单地将线下业务搬到线上,而是依托数据驱动,对纪检监察工作的理念、模式、流程进行系统性重塑。其核心内涵在于“智慧”,即通过数据的聚合、分析与应用,赋予纪检监察工作以“预见性”、“精准性”和“高效性”。
其构建逻辑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层面:
数据融合逻辑:打破“信息孤岛”
平台的核心基础是数据。智慧纪检平台需要打通人事、财务、科研、教务、资产、招生等各个业务系统,构建统一的“廉政主题数据库”。这解决了长期以来各部门数据标准不一、相互割裂的问题,为实现全面监督提供了可能。正如王谦等在《基于大数据的政府廉洁治理创新》一文中强调:“数据融合是智慧监督的前提,只有将分散的、碎片化的信息整合关联,才能形成完整的监督画像。”技术赋能逻辑:实现“智能预警”
在数据融合的基础上,平台运用算法模型实现智能监督。大数据分析: 对科研经费报销、公务消费、招标采购等海量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和异常检测,自动识别如“虚列开支”、“化整为零”、“关联交易”等疑似问题线索。
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: 通过训练历史案例数据,让机器学会识别高风险行为模式,实现对廉政风险的动态评估和分级预警。
区块链技术: 可在学历认证、项目评审等环节探索应用,利用其不可篡改、可追溯的特性,确保关键流程的透明与公正。
业务重构逻辑:转向“精准预防”
技术最终服务于业务。智慧纪检平台推动工作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:从“事后查办”到“事前预警”: 系统自动发出风险提示,纪检监察部门可提前介入,进行谈话提醒、下发监督建议书,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。
从“普遍监督”到“精准监督”: 通过对重点领域、关键岗位、特定人群进行“数据画像”,实现监督资源的优化配置,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。
从“封闭运行”到“阳光公开”: 平台可开设公众端口,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和结果,接受师生监督,形成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合力。
三、 实践路径与面临的挑战
构建有效的智慧纪检平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需循序渐进。
实践路径建议:
顶层设计,统一规划: 必须由学校党委、行政牵头,打破部门利益壁垒,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。
分步实施,重点突破: 可从风险最突出、数据基础最好的领域(如科研经费、招标采购)入手,先建立专项监督模块,再逐步扩展。
健全制度,保障安全: 必须同步建立数据安全管理、隐私保护、预警信息处置等相关规章制度,确保平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。
面临的挑战:
数据壁垒难以破除: 部门本位主义仍然是数据共享的最大障碍。
技术风险与伦理困境: 算法可能存在的偏见、数据泄露风险、以及如何平衡监督与个人隐私的关系,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。
复合型人才短缺: 既懂纪检监察业务,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。
“重建设、轻应用”倾向: 如果平台预警信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反馈,其价值将大打折扣,最终沦为“数字摆设”。
四、 结论与展望
大学智慧纪检平台的建设,是高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,是技术理性嵌入制度反腐的生动实践。它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智能化分析,将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,极大地提升了监督的广度、深度和精度,为实现“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”的一体推进战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。
展望未来,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治理理念的持续更新,大学智慧纪检平台必将朝着更加集成化、智能化、人性化的方向发展。它不仅是一个风险防控工具,更将成为一个促进校园公平正义、保障师生权益、营造优良育人环境的重要基石。最终,技术的“智慧”将与制度的“智慧”深度融合,共同守护好大学这片立德树人的神圣净土。
参考文献:
[1] 黄新华. 大数据时代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创新[J].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, 2017(4): 50-56.
[2] 王谦, 刘筱. 基于大数据的政府廉洁治理创新:机制、挑战与路径[J]. 中国行政管理, 2018(5): 27-32.
[3] 过勇, 宋伟. 清廉中国: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理论与实践[M]. 北京: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 2021.
[4] 孙珠峰, 胡近. 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高校廉政建设创新研究[J].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, 2019(7): 78-84.
[5] 陈国权, 皇甫鑫. 数字治理与廉政治理现代化[J]. 社会科学战线, 2022(1): 145-154.